这段时间玩知乎比较多,知乎收入还算不错把,分享下近期 知乎城市武汉 发起的两个付费问题《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上的精神内耗?》、《当代青年求职应该靠学历,还是靠能力?》,也就主动写了相应的回答。因为回想2023年这一年,在工作上其实变化很大。当然自己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,也就将相应的将自己的做法进行了一些整理和分享。

第一个问题《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上的精神内耗?》

《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上的精神内耗?》相关详情

在当代社会,年轻人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压力,导致了许多精神内耗的问题。精神内耗就像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,这两个小人观点不同、理念不同,因此吵得不可开交,不断相互拉扯。这个过程中,人的心理资源就会被消耗。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会形成情绪低落、记忆力衰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。小的方面,会影响人的自我评价、做事主动性和效率、睡眠质量,甚至让人失眠,做事犹豫不决。大的方面,会引发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肿瘤等疾病。这种内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,通常很容易被人忽视,被称为现代职场人的「隐形杀手」。那么如何远离职场精神内耗呢?你有哪些好的建议?

过去的五年时间里,是极度精神内耗的五年,内在的压力来源于公司对于工作的要求不断在提高,外在的压力来至于疫情以及强烈的行业竞争。情绪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蓄水池,每处理一件事情,都需要从这个蓄水池里舀一些水出来,久而久之,这个水池始终得不到一些出喘气的机会,或者好好的休息来对蓄水池进行补充。当情绪的蓄水池被舀干了,情绪用光了,也就陷入了情绪的浩劫。

此时的工作即使得到一些表扬,升职加薪,都麻木不仁…完全没有感觉。而在生活中,变得常常没有耐心,烦躁,甚至和亲人开始了争吵。

最可怕的事情来至于2023年的上半年,努力的工作,并没带来好的结果。也就在这一刻开始,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内耗,甚至于开始了精神离职。如果留在公司继续摆烂,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离职补偿,但最终自己并没有选择摆烂,因为浪费的终究是自己的时间。不少朋友劝说不要随便离职,一个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不太好,一个是说我年龄问题。

都说35岁是职业发展的一道坎,但35岁也只是他们所谓 “知道” 的第一道坎而已,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这道坎。未来不光 35岁,40岁、45岁、50岁… 可都是坎,一道比一道难而已,没经历过35岁,就不会知道 40岁,更不会去考虑 45岁…

此时的自己知道需要调整了,所以首先提出了休假,远离压力源头一段时间,让情绪这个池子进行蓄水和恢复。其次在未来的工作中,需要做到以下四个调整,才能更好的面对来至于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精神内耗。

  1. 将目前的工作,变成长期规划

    知道自己要什么,选择自己的工作主要方向,而非公司要你做什么,你就去做什么,因为工作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。指哪打哪在短时间内会很好,但永远都是工具人,最好的状态是将自己需要提升的关键事项做了,同时工作任务也完成了。所以并不需要100%的完成公司的相关KPI指标,而是选择其中适合自己发展的某一到二个模块,努力做就好了,让自己最终变成一个尖,而不是一个圆。

  2. 明确的知道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

    比如销售业绩,我们没办法保证某一个客户就一定能成交,但我能保证的是,面对每一个客户,都已全力以赴。专心的将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做好,对工作也就慢慢开始就有了一定的掌控感。因为天天想着哪些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,消耗的永远是自己的精力和情绪。

  3. 建立一个心理空间

    每天固定一个房间,或一个公园,或一个行为,能让你舒服安静下来10分钟-15分钟就够了。看点书、新闻、听点音乐、或写点文字,就可以了。这个动作和习惯会成为你的补充情绪和精力的渠道,来缓解相关的情绪和精神压力。

  4. 建立一个关系网

    虽然工作是来赚钱的,不是来交朋友的,但在职场环境内外,都还需要一些能够说话的人,厌恶的情绪需要往外释放的渠道。所以为什么公司里总会有哪些经常在一起吐槽的小伙伴们呢?因为他们都是可以相互吐槽,并给予一定理解和支持的人。

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好自己有限的情绪资源和精力的内耗,这样对于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。

相关的《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》中有超过一半的中国职场人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,其中有61.98%的受访者说,他们认为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价值,成就感低;另一类问题就是“情绪耗竭”,占到了报告全部受访人数的47.52%。将近一半的职场人的情绪几乎用光了,没办法再应对工作了。


第二个问题,《当代青年求职应该靠学历,还是靠能力?》

《当代青年求职应该靠学历,还是靠能力?》相关详情

在当今社会,找工作已经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。然而,对于求职者来说,他们往往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问题:在找工作时,能力和学历哪一个更加重要?学历和能力作为求职者的两项重要素质,二者的重要性或许会因不同行业、不同职位而各有不同,对此你如何看待?

作为一个入行10多年的HR来说,每年都会面谈无数的求职者,其中有经验老到的高级人才,也有应届及在校的大学生。结合他们入职后续的发展来看。毕业后迈入职场的前5年,学历在很多时候就是对能力最直接的证明,毕竟职场新手很多需要工作,人情世故是需要去学习的,而学历最直接的证明你的学习能力。

但毕业5年甚至10年后,在求助过程中,学历是一方面,但会更关注能力。在迈入职场的3年-5年甚至更久的过程中,职场已经将那些光会学,不会运用知识和经验的人,逐一群分。此时不少人已有相关的工作经验,或是小公司的顶梁柱,又或者是大厂的螺丝钉,普遍对于薪酬的期望相比刚毕业时的需求会高。这时候对于企业来说,花着大于毕业生的薪酬,招聘一个人进来学习的风险实在太大,所以对于已毕业3-5年甚至更久的人来说,能力更为重要了。

当然如果都是毕业十年,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,除了性格、行业等一些匹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,二选一时,不少公司此时将再来对比学历了。

回到问题本身,当代青年求职应该靠学历,还是靠能力? 学历和能力都重要,不同阶段,关注的点不一样而已,所以作为学生的时候,该学习就应该好好学习。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们也不要因为学历不高而气馁,活到老学到老,学历提升、在职研究生、职业培训机构多了去,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学历。

当然学历在短时间内无法立即提升,所以工作的时候,就好好工作,用业绩说话,才是最终能力的积累。

曾经有机会提升学历,是考虑长远发展也好,还是工作强调,又或是费用的相关问题,毕竟在前几年的工作来说,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再去做学历提升。从疫情那一年开始,公司内已有四人开始报考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、浙江大学、和厦门大学,不出意外的话,他们在2024年均将拿到MBA学历。从本科到硕士,短期内或许在当时没啥用,但在未来,面子工程一定是大于此学历的实际价值。


相关引用与链接

《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上的精神内耗?》-知乎城市武汉

《当代青年求职应该靠学历,还是靠能力?》-知乎城市武汉

《偷懒可以,但拒绝摆烂》-Andy烧麦

《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》-简单心理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