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和内部的能力与文化,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,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反应,抢占先机。这是一种艺术,而非科学。领导者未必总能做到。但平均成功率将会决定他或她在行业中的资历。”
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上,只靠某一种产品、技术或商业模式,它终究会被淘汰。企业的核心是赚钱,是实现增长,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。哈佛商业案例课中同样讲过诺基亚及微软失败的案例。但微软通过变革实现了反超,华为同样通过不断的变革,发展得越来越快。
在我看来,变革有两种:
第一种,被迫实现变革,很多时候被逼迫的情况下,不得不做调整。但往往这些变革,都是被动的,基本没有主动权在手,能实现变革的成功,还需要一定的运气。
第二种,就像本文第一段语录一样,需要管理者提前洞悉,去抢占先机。不少公司的第二曲线和增长的数据,就来源于此。
即使小到一个部门,一名员工,都需要时刻拥抱变化,而不是一直躺在舒适区按部就班。公司内部的架构,始终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的变化而变化。具备变革意识的公司,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,也是不断尝试新的流程与模式的配合与协作,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率最优。
一家企业想要实现变革,是可以从业务模式变革出发,实现产品组合的变革,市场战略的变革,商业模式的变革。
但支撑变革成功的,就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。这些所需的能力,可以通过招聘行业内高端人才,来直接获取,也可以不断向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学习,提升相应能力,或请行业内最优秀的咨询公司帮助建立这些能力。与之配套的就是通过调整激励方向,实现企业文化与人的变化,并将文化陆续落地,建立对应的流程与组织,配套IT系统来实现,才能具备变革的核心要素。
在上周六的现场培训课程中,邢宪杰老师也谈到过企业的变革,特别是0-1阶段,企业更多靠的是企业家精神,才能成功。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造价值,需要具备产品力、商业力和领导力。世界上也并没有某一个管理者能同时拥有这三种能力。需要企业也团队中的人员相互配合, 在价值变迁当中发现价值,创造价值、获取价值,就会形成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。
变革的实质是变人
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变的,阿里、腾讯、字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那么人力资源就需要帮助公司建立适应公司发展的组织级能力。变革是未了达成公司战略目标,重整或优化管理体系,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和决策机制,降低对人的依赖,最终实现“无为而治” 每一家企业,都走过从摸索到复制,从复制到优化的过程。
华为在这个过程中,因为变革,使得公司管理级别上升的五个级别。
在摸索期管理级别属于第一级:直觉级,公司野蛮生长依靠的是老板的直觉,这时候的管理,只能还是老板自发性的调整。
第二级:功能级,公司开始尝试建立各种管理体系,引入外部力量拖动变革。主要体现在为解决问题,弥补各种短板,但并没有目标和规划,管理动作也相对零散。
当业务开始规模性复制之后,组织需要更强大的管理能力,开始面向全球系统性的引入业界最佳的管理咨询公司,并不断实践。达到第三级:体系级,开始有规划的主动引导变革,由成长与目标驱动;
当华为公司形成ICT主楼供应商,拥有18万名员工后,为了适应多业务的管理,提高组织的灵活性,变革的特点也开始成为常态变革,迭代演进,达到第四级:组合级,并最终向第五级:价值级迈进。
从变革的五级也能看出,在实现变革之前,公司属于野蛮生长,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,开始由问题推动变革,到主动规划变革,和现在的不断迭代演进。
华为管理体系变革,由组织、流程、IT来实现,分别对应,战略到执行,价值创造流、价值支撑流
在1998年华为公司战略与规划项目研讨会上顾问对华为管理能力的评价为
“不断浪费资源重复地做一件不成功的事情,但没有能力一次性将事情做成功”
而此时的华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年业务为89亿,员工近8000人,处于变革的第二级功能级。也就是在这之后,开始主动规划变革,12年时间发展至2000亿,员工近10万人。 这个阶段与现在的公司非常的相似,很多时候已开始出现了不断的资源浪费,不断的重复,并开始主动规划变革。
82%的变革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员工不屈不挠的抵制和不充分的领导支持。
所以变革的实质是变人,需要关注的是做事的人、做事的方式、做事的工具。 华为组建了变革委员会,通过几十次的变革过程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供我们参考学习与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