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是2020年06月01日发在简书上的,发布之后没多久阅读量超2W,当然评论中,我也被骂死了。 有网友说,“你也会有那一天的” 有网友说,“作者太自我,对别人要求太多“ 有网友说,“在资产阶级的眼里,利益为上” 也有网友说,”40这个年纪,上有老下有小,体力精力也有所下降,有些事不是不想做,是力不从心。“

以下原文


疫情过后我把公司哪位40岁的大姐开了


今天被老大问到两个问题,是关于5月份2个老员工离职问题的。

问题是这样的 对离职人员的评估,再思考我们的招聘方向。

回到当时(按当时的需求来看)是否需要招聘? 再次入职(就是这样的人)到现在岗位上,是否需要?

5月底也就是上周五,部门两位40岁的大姐被解除了劳动合同。

她们都是4年前入职的,当时我并不负责这个部门,如果按照当时的招聘需求,必须要招人,我想我不会招聘她们入职。

4年前,她们也快40岁了,我还得叫她们一声姐

虽然我不以年龄看问题,但她们的发展方向过于局限。一个人能对新事物、新方法是否有想法和思考。

如果4年前是我面试,我会通过STAR法则的方式来面试,了解她们过去的工作经历中,遇见过哪些困难或者调整,又是如何度过的,用到的方法和结果又是什么样?自己在这样的危机或者困难的化解中,起到什么样的角色?

虽然我不一定要求她们能具备 黄金圈法则 的思维模式,但为什么要做,是需要她们能进行思考的。

也就是因为她们对具体的工作内容没有深入思考,所以现在的工作遇见困难,就不知道如何做决策,也不敢做决策。还会不断的去问上级,把上级当下级用。

4年后的今天,我想我还是不会要她们

4年后的今天,她们继续来面试这2个岗位,一样很难通过。原因是在过去一年的相处时间里,除了公司强制要求的培训,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其他培训并主动学习和提升。

接受不了一些外在的变化,按部就班的工作,虽说执行力还不错,但工作效率始终没办法提高。宁愿不断的打补丁,也不愿意思考如何可以从流程或者源头上进行调整和改进。所以导致自己的工作较为繁琐,她每天都是各种忙,到头来还没啥结果。

我还能为你们做什么?

在离职之前,作为部门负责人,我安排了一场培训。希望其中的一位同事,能将她做了4年的一份工作,从Why到How再到What讲清楚。锻炼她的思维逻辑,因为她做的这一套东西,方法和理念是领先其他公司不少的,如果能讲清楚,未来是可以在面试中,被招聘企业另眼相看,拿到比现在更好的薪酬的。

结果她一定要从离职交接的角度去讲操作,都40+的人了,还在讲着20岁刚毕业操作层面的东西,竞争力又能从哪来?肯定会被20岁的小姑娘秒杀。

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多余的

另外一位同事,年级要大我很多,当我和她沟通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。她给我说她离职了就可能找不到工作了,职业生涯要划上句号了。我当时的内心其实想说,早干嘛去了呢?自己都放弃了,就更不能怪公司放弃。

比她年轻20多岁妹子们还在加班加点的努力奋斗,赚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,她多已进入梦乡。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,从大年初三就开始为了公司生存,奋战100天不休息的时候。她说疫情严重,我不能来上班,所以要请长假。从过年前到五一后…好在公司终于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撑过来,5个月的时间也确实证明了这个岗位是多余的。

民营企业比不了国营的大锅饭,谁走,都是“自然”最后的选择。